“一带一路”建设助力德化陶瓷产业新发展

发布时间:2018-08-13 20:37:15

“一带一路”陶瓷设计走廊

9020

1598510046685887.png

中国白艺术馆馆长陈仁海接受采访

东南网8月13日讯(本网记者 潘贤利)2018年正值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五周年,来自人民日报社、新华社、光明日报等多家中央新闻媒体,以及福建日报、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、东南网、海峡都市报等省级媒体、相关地市媒体的几十名记者在福建开展了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情况的集中调研采访。近日,采访团走进德化县,探寻“一带一路”建设是如何助力德化陶瓷产业新发展的。

高品质产品深受客户认可

德化陶瓷以“白”见长,早在宋元时期就成为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的重要出口商品,被誉为“中国白的故乡、瓷艺术的摇篮”,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入选厦门会晤国宴瓷和国礼瓷。

国宴餐瓷、国礼赠瓷、元首喝水的瓷杯、墙面装饰的瓷画……作为金砖国礼,在2017年厦门会晤上,德化白瓷向世界展现了无与伦比的中国魅力。在德化陶瓷博物馆和中国白艺术馆,采访团深入观察了解国宴瓷的制作工艺及市场推广。

“很多人一提到德化,认为就是出瓷观音的。如今,借着金砖的余热,打造金砖产品,让整个产业来一次升级。同时随着家庭消费的不断提高,很多人前来预订。像金砖的餐具、茶具、酒器等,市场很大。”中国白艺术馆馆长陈仁海说,设计国礼要有金砖的特点、要有闽南的特色,还要体现中国的文化内涵。设计是一方面,真正考验技术的,是烧制。能不能烧成首先对材质要有一个摸索的过程,其次对造型有一个整体的思维模式,不然做出来烧不出来。

正是复杂的工艺以及对品质的追求,过硬的产品质量,使得“中国白”的美誉度非常高。如今,德化已成全国最大的陶瓷工业品生产和出口基地、国家级出口陶瓷质量安全示范区。

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同样对产品的品质要求很高。“吃西餐的时候,餐刀经常在餐盘上切割食物,难免留下一道道刮痕,但我们的餐盘釉面硬度及坯体强度大,机械强度高,在餐桌上可谓经得起‘千刀万剐’的考验,而不留一丝刮痕。我们的餐盘底部都印有生产日期,保质期为5年,在此期间产品正常使用若出现刮痕、破裂等现象,公司可免费为客户退换产品。”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郑富垚说,目前公司已开发出多种窑变釉、印花、手绘、贴花以及综合装饰的产品,产品采用二次烧成,品质优良。同时,产品无铅、镉含量,烧成温度高,具有极高安全性,深受知名酒店的认可,产品远销几十个国家。目前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和地区,正是该公司市场重点拓展区域。

顺美陶瓷产品造型别具一格

输出的不仅是产品 更是陶瓷文化

“一带一路”倡导互联互通,也带来了文化互融,也让德化陶瓷发展有了新的想象空间和全新领域。

顺美集团也不断在探索、创新发展道路,传统陶瓷制造业向“文化+旅游+创意+科技”转型。顺美集团总经理郑鹏飞说,顺美陶瓷文化园区目前已建成“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”“瓷客部落众创空间”“顺美陶瓷文化艺术研究院”“日用瓷全自动生产线基地”“陶瓷制造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”“博士后工作站”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”“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等项目。

顺美陶瓷文化生活馆,分有国际文化区、礼品区、茶具区、大师作品区、DIY体验区等不同的区域,将德化陶瓷文化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。在这里,采访团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巧妙融合。在国际文化展示厅,世界各国的文化、民俗都在陶瓷工艺品上得到了形象生动的阐释:圣诞节系列、情人节系列、丰收节系列、复活节系列……产品造型别具一格。

“我们从各种节日文化入手,将传统制陶工艺与现代理念巧妙融合,生产具有异域文化内涵的陶瓷产品。”郑鹏飞说,顺美策划设计的圣诞礼品、复活节工艺品、欧美节日工艺饰品等,体现欧美传统风俗文化的工艺美术礼品及系列产品,在欧美市场上已经成为畅销的品牌商品,并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。顺美的全球客户包括迪士尼、可口可乐、沃尔玛、环球影业等世界500强企业,年均产量达到了600多万件。

“顺美生产的陶瓷制品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,如今,我们建立了越来越大的朋友圈,拓展了更多‘一带一路’沿线国家的市场。”郑鹏飞说。

“近几年,随着德化白瓷在世界上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,前来德化采购、参观、交流的外国友人也越来越多,很多外国艺术家前来交流陶瓷烧制工艺。”德化陶瓷博物馆馆长郑炯鑫说,德化输出的不仅仅是陶瓷产品,更是陶瓷文化。在立足传统、坚持工艺的同时,德化陶瓷也吸收国外设计理念,开发新产品,让“中国白”再出发。

据悉,2017年,德化有陶瓷企业2600多家,从业人员10多万人,产值227.4亿元,其中自营出口商品总值18亿元,增长14.7%。今年1-5月,德化对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39个国家有过出口业绩,合计出口1342.96万美元,同比增长41.21%。

协发光洋陶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

政企合力向500亿产值发起冲锋

如今,德化陶瓷产业站在转型升级新的“十字路口”。今年2月9日,德化县召开陶瓷产业跨越发展大会,提出至2022年实现500亿元陶瓷产值的目标。未来五年,德化将围绕生产由制造向智造转变、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变、结构由单一向多元转变等“三个转变”,政企合力延伸陶瓷全产业链,向500亿产值发起冲锋。

企业发力,驾好新设计、新制造、新营销“三驾马车”。一方面,用“创新设计”做强产业链前端,“智能制造”夯实产业链中端。未来五年,德化将现代智能信息等技术融入陶瓷产业,加快智能控制、3D打印、自动化生产线的推广应用,推进“智能工厂”“数字化车间”建设,支持企业引进自动化生产线或研发人员。同时,德化鼓励陶瓷企业研判市场需求,从供给侧发力,着力发展功能陶瓷、纳米陶瓷、军工陶瓷等高技术陶瓷,向工程陶瓷、家居陶瓷等新领域大步迈进。

另一方面,用“新型营销”提升产业链后端,推动“大师经济”高端化品牌化。德化将构建“中高级工艺人才领衔+团队设计+限量生产”产业模式,引入经纪人市场化运作机制,以“大师品牌”效应提升德化陶瓷知名度。并将通过培育壮大人才队伍,借鉴现代艺术流派的创作方式,融入文化元素,倡导“工匠精神”,打造“大师”品牌,推动传统瓷雕的继承创新,力争五年内新增省级以上大师100位,大师工艺瓷雕占全国市场份额80%,产值突破100亿元。

政府则搭好智库、共享、推广“三个平台”。据了解,今年,德化成立了德化陶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”。今后,该研究院将联合县陶瓷同业公会、电子商务协会、工业设计协会等,打造专门服务陶瓷产业发展的全球性专家智库平台,做好“互联网+陶瓷”区域化链条化试点,实现全产业链无缝连接。未来,德化将规划建设“国际瓷艺城”,借助中国陶瓷茶具城等营销平台,适时举办世界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、世界陶瓷文化艺术博览会等国际国内重大陶瓷文化盛会,发挥活动推广平台的“虹吸效应”打造名副其实的“世界陶瓷之都”。


0